教育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信息中心>教育资讯
温州日报:我市围绕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大招”
发布时间:2017-08-26作者:教科室 浏览次数:

创客教育 实践基地 四维评价

我市围绕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大招”

今年5月,一场名为“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论坛在温州大学举行,来自国内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我市部分中小学校校长、教研组长等齐聚一堂,就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课堂变革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中,温州近年来围绕提升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积极推进的创客教育、“1+X+Y”实践基地群、四维评价模式引起与会者的关注。

创客教育

提振科学精神

当创客文化遇上教育,就有了创客教育。

温州中学早在2008年就创立科技制作社,温州市实验中学将创客教育全面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瑞安市实验小学小创客的剥虾器在CCTV10《我爱发明》栏目播出……创客教育不仅融合各种学科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从2013年举办全国第一届中小学STEAM教育创新论坛,到2014年成立温州市青少年创客教育协会,建立首批创客教育基地;从2015年承办全国首届青少年创客教育论坛,全市5所学校加入首批中国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M35),到2016年建立第二批创客教育基地,第三届青少年创客文化节吸引到5000人参观……我市的中小学创客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大。

目前,温州创客教育开展学校已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现已建成创客教育基地学校61所,校园创客空间202个,开设创客教育课程的学校达300多所,教师自编教材20多套,并培养了一大批热衷于创新、善于课堂教学结合、具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教师队伍。中小学创客教育不断掀起新热潮:温州市第四中学把“校园创客活动”的空间纳入到学校校园基建项目的规划,乐清市白象中学致力于辐射周边创客教育;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将Scratch传感器等设备引入小学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温州市百里路小学与企业合作生产创客产品……校园创客文化蔚然成风,百家争鸣。

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校还将实现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即每校开出一门创客课程、建设一个创客空间、聘任一位创客指导师、每年组织一次创客文化活动和每生每年完成一件创客作品。

实践基地

提升创新能力

和着“扎咚咚 扎咚咚 扎扎扎扎”的鼓点,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手中流动的泰顺传统禳神鼓曲越来越整齐熟练。

在泰顺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浓郁的地方课程是一大特色。“在我们开发的60门课程中,泰顺提线木偶、木偶脸谱制作、桥模制作、泰顺禳神鼓等都具有泰顺本地特色。”泰顺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主任龚学大介绍,该实践基地于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下一步计划是将70亩扩大到300亩,届时日接待学生数可从200人扩大到400人,还将继续依托地方资源,开发泰顺石、三杯茶、碇步龙等泰顺特色课程群。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已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温州市整体推进区域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创造性提出校外实践基地“1+X+Y”布局与运行机制,要求每个县(市、区)教育部门建设一个学生综合实践中心基地,负责本区域内学生之间活动的规划、协调、指导,同时带动社会类分基地和学校类小基地的整合与挖掘。

“整合资源,部门共建”是乐清市在提高综合实践教育阵地资源利用率上迈出的新步伐。2012年建成的乐清市青少年宫基地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基地,分别是乐清市教育局与团市委、妇联合作共建的成功案例。两所部门共建基地与四都学生实践学校、雁荡山学生实践学校两所公办基地,共同组成四所“X”基地,乐清市同时命名15所学校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Y”基地,作为“X”基地的补充。

目前,我市已建成12个学生综合实践中心基地,实现县域的全覆盖;整合48个分基地,62个校内小基地,覆盖三分之一乡镇(街道)。开发建成活动项目涉及生存体验、科学实践、素质拓展、主题教育四大领域27个模块,开发活动课程180多门,其中精品课程30门。作为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确定的区域性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试点城市,温州在“十三五”期间,将打造1个全国示范基地、15个市一级的示范基地,整合80个社会类分基地,建设100个学校类小基地。“这样一来,可以使基地年接待学生量达到200万人次,基本支撑改革的落地。”市教育装备和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主任陈建淼说。

四维评价

关注学会学习

蒲鞋市小学的“五项考核”评价方式按照学科知能结构实行分项考核,“亮丽十二星”的多元评价让更多孩子的闪光点得到肯定;水心小学的“生态评价”将学业、德育、行规、生活、体艺、技能整合在一起,在单科免考制度的基础上推行期末综合免考制度;广场路小学的香樟园“我会学”学业项目评价注重全面的学力展示……想要学生乐享学习,从而学会学习,需要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过去,我市一直在探索纵向比较、增值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而从2013年开始推行的四维评价机制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对素质教育探索的又一次改进: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扭转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唯一标准的评价倾向,促进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生发展”。评价内容由学生品德发展指数、学业水平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学习生活幸福指数等四维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基于四维评价体系,去年9月鹿城区还推出《鹿城区中小学生绿色评价实施办法》,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继续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鹿城中小学将一改以成绩论英雄评价方式,转而推出以品德行规、拓展探究、体育艺术等综合评价为导向的绿色评价机制。评价关注学生的细微进步和发展,评价内容除了考试成绩,同时展示学生在能力、习惯、态度方面的升降;评价对象也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的结合。

(2017-08-25 来源:温州日报 卓扬 温教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