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4日,2017年暑期温州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在温州城市大学举行。读书会围绕教育大数据主题,既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既有集中学习,又有分组讨论,为教育系统220余位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份品类齐全、营养丰富的“学习套餐”。
24日下午,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郑建海作主旨报告。报告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现代教育治理》为题,从认识大数据,把握教育发展新机遇;运用大数据,激活治教治校新动力;基于大数据,完善学校管理新机制;借力大数据,驱动教学质量新提升;依托大数据,构建教育评价新体系;围绕大数据,迈向智慧教育新生态等六个方面展开阐述。
郑建海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治理的全新课题。要建立新思维,从单向性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从线性思维向关联性思维转变,从确定性思维向不确定性思维转变,从模糊思维向精准思维转变。要把握新机遇,认识到大数据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动力,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新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抓手。要应对新挑战,积极改变主动应对不够、基础建设不够、驾驭能力不够的局面,让数据发挥真正的价值,抢占教育大数据的制高点。
郑建海指出,运用大数据,激活治教治校新动力,这是现代教育治理的核心任务。要提高数据采集意识,注意多层面、多渠道综合采集,采集跨度要大、粒度要尽可能小;要注重数据挖掘,将来自各教育系统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软件系统开发人员所利用。要改进和提高数据质量,强化全面数据质量管理的思想观念,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要强调数据分析、整合和运用,追求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郑建海强调,要基于大数据,完善学校管理新机制。要完善开放融合机制,推动开放办学,进一步实现时间、空间、资源的开放,形成融合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要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主体多元化。要完善网格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过程动态化、资源统筹精细化、平安校园智能化。
郑建海强调,要借力大数据,驱动教学质量新提升。教育大数据最大的价值就是能推进传统教学走向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科学化的智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借助大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持续跟踪、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人性化、自主化、智能化;借助大数据,驱动精准化教学,通过教学真实全面的数据采集,开展精准高效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精准改进,让教师从经验教学走向精准教学;借助大数据,驱动科学化诊断,让学业分析更加深入,数据运用更有价值,学业反馈更加高效。
郑建海强调,要依托大数据,构建教育评价新体系。要把握评价维度,加强过程性数据收集,建立评价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公平性、可信性;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以及加强对教师的成长过程记录,强化基础性、需求性、引领性培训,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专业素养;要注重分类评价、过程性评价、增量评价和特色评价,进一步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郑建海强调,要围绕大数据,迈向智慧教育新生态。要加强顶层设计、打破技术壁垒、统一数据标准、强化人才支撑,推动温州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要注重整体设计、强化技术支撑、注重数据收集、强化自觉运用、加强安全管理,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要积极探索打造“未来学校”,营造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构建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课程体系,创设开放融合的组织管理形态。
24日上午,市教育局领导安晋、伍挺、戚德忠、蔡亚里、白炳兴、王剑波、朱景高等分别部署了各自分管工作。(文/夏雯雯 图/林委)